暑假将至,种类多样的研学项目火热重启。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部分火爆的研学背后隐藏着重重“陷阱”,诸如漫天要价、名不符实、虚假宣传等等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最近,家住丰台区的裴女士为即将上初一的女儿规划暑期出行,翻遍各大平台推荐的研学项目,她发现研学项目价格都不低。裴女士点开家长群中一个乡野童趣研学项目的链接,广告介绍:孩子们将去往河北的一个村庄,参与农事活动,学习独立生活技能。5天的行程主要是山野徒步、溯溪玩水、摸鱼捉虾、蔬果采摘等活动。裴女士说,除了烧火做饭就不安排独立生活能力培训了,但是价格不便宜,5天就要4980元。
记者在某知名旅行购票平台上,调查了北京近30家研学机构的50余个研学项目,发现价格从几百元、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。国际研学项目价格更是最高开到了7.3万元。多位家长抱怨,孩子研学回来收获甚微,研学就是一次披着学习外衣的高价旅游。
“打着名校研学的旗号宣传,结果却被临时告知进不去,有种被骗的感觉!”丁女士发了一则朋友圈,痛斥某研学机构的虚假宣传行为。
这个暑期,丁女士为9岁的儿子小亮精心挑选了7月3日的名校研学项目,行程单上明确写有“第三天:北京大学”的加粗文字,当天晚间还有一场“状元见面会”,学生将和北大校友见面,开展思想交流。当小亮满怀期待地等待出发时,丁女士却被告知,该团游学期间北大尚未开放社会参观,行程替换成参观博物馆。“工作人员还说,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,他们将安排大家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。”名校研学变成了校门口合影,家长和孩子都表示很无奈。
在随后更深入的调查中,记者发现,打着名校“擦边球”宣传的研学项目还真不少。比如,有的号称清华研学项目,实际上是带领学生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——其实普通游客购买门票预约即可参观。还有的项目宣称请来了“名校毕业生或老师”授课,但并未对任课教师的身份进行明确说明,是否真如宣传所说“来自名校”,也无从考证。
目前,研学市场并未对教师的个人资质进行硬性要求。去年,人社部在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》中,增加了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这个职业,意味着研学老师有了“身份证”。于是,越来越多的研学老师选择考取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证书,以自证身份。记者调查发现,这其中也存在“猫腻”。考取该证书需要报名、培训学习、参加考试等步骤,相应的,市场上出现了众多“考证培训机构”,号称花钱能买考试真题,甚至不用考试就能直接拿证。
记者联系到一家机构,工作人员称,交1500元就能获取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证书考试的精准题库,完成线上培训后,就能拿到教育部认证的证书。随后记者又表达了着急拿证的意向,对方暗示:“加100元,把考试交给我们,坐等拿证就行。”当记者对花钱买来的证书表示质疑时,工作人员则发来教育部官网链接,表示证书可以在官网查询真伪,“放心,现在很多研学老师都在考这个证,市场认可度很高。”
研学项目价高质低、游而不学、老师资质真假难辨……如此乱象之下,研学市场仍越来越火热。不少家长呼吁,教育非小事,应加强对研学项目的监管,还孩子们一个“边游边学”的研学之旅。
(原标题:警惕研学游变成高价旅游)
来源:北京日报 实习记者 何蕊
流程编辑:u027
版权声明: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改编。